校企联手创建产业学院 “中国造”邮轮现场工程师从这里走出

发布者:合作处发布时间:2024-04-04动态浏览次数:81

随着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商业航行的正式开启,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邮轮产业愈发受到关注。

邮轮市场的火热催生了对邮轮现场工程师需求的增长,我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中船产业学院,聚焦创新力强、问题导向的“中国造”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超前布局邮轮领域相关人才培养,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招商伊敦号”邮轮开展现场实习

探索建立“四度”产业学院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助力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关键一招,我校着力建设“有深度、有厚度、有宽度、有高度”的“四度”中船产业学院,在体制机制、技术平台、合作阵地、育人模式四个方面,积极探索“中国造”邮轮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探索“有深度”的融合机制。学校依托船舶工程、邮轮内装、邮轮乘务等邮轮领域相关专业组建了中船产业学院,构建了标准共研、专业共建、人才共培、认证共管、就业共促、合作共赢的“六共”合作模式。中船产业学院按照“扁平式”机制运行,实施院长办公会负责制,企业化管理、独立运行,校企共同负责人财物和教学培训等重要决策。在保障机制方面,学校提供办学场地设施、教学资源,负责教学、培训与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学徒岗位、教师实践岗位及兼职教师等,校企共编培养方案、共投建设资金、共享育人成果。

共建“有厚度”的技术平台。学校整合企业能工巧匠、学校资深名师,引导企业将技术和项目带入到现场工程师项目,形成结构化的师资团队。校企共建产科教协作平台,协同申报了江苏省内首个邮轮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立了区域共享邮轮内装技术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双方积极共建教培研实践载体,企业将先进设备、技术标准及培训体系引入教学,服务企业技术培训、教师技术服务、学生技术提升。

夯实“有宽度”的合作阵地。合作企业在校外创设了提供学徒岗位、教师实践岗位的“工作站”,双方可基于岗位开展项目化教学和实践岗位培训,提升学徒岗位的适应性。学校创设了校内“工作坊”,锚定邮轮建造、内装、运营等岗位需求,建成9个工作坊,引入企业设备和技术标准,校企“双导师”带领学生进行技术创新。校企双方还共研共享“虚拟船厂”,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省级邮轮内装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共建邮轮内装数字教学资源库、特色教材等资源,业内互通共享,服务邮轮人才培养。

打造“有高度”的育人载体。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2(校)+0.5(企)+0.5(企)”三段式、学徒制培养模式:第一段培养在学校,实行“双导师”授课,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第二段在企业“师带徒”跟岗,培养学徒岗位的适应能力;第三段在企业顶岗、返校评价,培养“准职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对接邮轮全产业链岗位任务,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邮轮与艺术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研制教学标准、核心课程标准和学徒培养标准。基于岗位典型任务、真实案例开发教学项目,实施小班授课与分组实操相结合、企业工作站实习与校内工坊协同训练相结合的情境化教学。

开辟人才培养“先行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通过与中船产业学院深度合作,我校初步建成了集教育培训、技术创新于一体的“中国造”邮轮工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运行体系、培养机制和保障资源,开辟了我国职业院校培养邮轮工程技术人才的“先行区”。

创新了基于产业学院的现场工程师培养机制。学校通过实施“学生境外研学计划”和“学生企业实践计划”,每年选派30%学生到境外研学,80%以上的学生到企业实践半年,与企业共同设立每年100万元的现场工程师培养专项资金。学校与企业通过共研标准、共建专业、共培人才、共管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促就业等,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需求契合度、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吻合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耦合度,建立了校企融通、课证融通、工学融通机制,基于中船产业学院的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有效形成。

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混编教学创新团队。学校以邮轮内装项目为牵引、以项目化课程为载体,组建了由企业造船工程师、邮轮设计工程师以及学校船舶工程、艺术设计类骨干教师构成的混编教学团队。通过“一项目一课程”“一产业导师一学校教师”模式,支持校企“双导师”带领学生,申报省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及承接企业横向项目,并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在深入行业的实践中掌握关键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初步形成了“校内工作坊、校外工作站”的混编教学创新团队。

开发了邮轮内装专业教学标准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作为全国首家开办邮轮内装技术专业的院校,我校牵头研制了职业教育邮轮内装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成为相关院校开设该专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还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国内首个邮轮内装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并投入使用,产生了良好效果。

产科教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学校围绕服务邮轮领域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共建“四度”产业学院,创新实践组织机制、培养协议、培养方案、评价体系、教学团队等关键要素,产出了一批服务邮轮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项目和教育教学成果。

围绕邮轮建造、内装设计、检验,2023年学校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南京金陵船厂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0次、科技服务21项,承接了省级及以上纵向课题22项,横向课题合同到账金额900余万元,孵化科技企业3家,同时开展企业员工培训18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3期,职业技能证书通过率近97%。开发省级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规划教材2本、工作手册式教材2本、新形态教材2本、邮轮内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学生获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5项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奖6项,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实现了产科教协同发展,校企互利共赢。

邮轮产业的崛起撬动了数十个产业链的发展,撬动了未来10年上万亿元产值的市场。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建强师资队伍,改革教育教学机制,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叠浪”加速“中国造”邮轮现场工程师培养,赋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